(资料图片)

针对A股市场,为什么很多投资者认为市场“重融资、轻投资”,缺乏公平?为什么那么多公司都把上市当成造富手段且不惜造假?为什么机构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也会变成“快进快出的大散户”?……一系列问题都是A股市场的大问题。

如何破解?首先要找到病根,然后才能对症下药。那病根何在?我认为:是A股市场发行机制中的一个细节。

具体而言,新股上市的第一时间,在新股发行价附近只有需求(买盘),没有供给(卖盘)。解释一下:假定新股发行价10元,上市开盘的第一时间,投资者是否愿意把手中的新股10元卖掉?当然不会。所以,新股上市在新股发行价格附近,供给几乎为零;但有没有需求?当然有,而且面对零供给,只要有一点点需求,股价就会跳涨,直至卖盘(供给)涌现。这就是为什么新股上市之后,往往股价会上涨一倍、两倍,甚至N倍的关键所在。

有什么问题吗?当然,而且问题巨大。第一,引导海量资金堆积股票一级市场,闭眼买新股,多贵都不怕,根本不是投资,而是套利,结果是:新股发行价格畸高,上市公司严重超募,并形成严重扭曲的利益诱惑;第二,新股上市开盘后,在“需求远低于供给”的条件下,股价被进一步推高,价格严重背离价值,以致所有新股“垃圾化”;第三,二级市场投资者变成接盘侠,不关注新股的投资价值,而更关心能不能“炒作”;第四,新股上市后一般会经历数年的阴跌,直至超跌,而这个过程实际对股价指数构成严重影响,科创50指数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阴跌,就是这个道理;第五,从一级市场发行到二级市场交易,股票投资价值被严重怀疑,使得长期投资、价值投资理念几乎无法建立;第六,极易刺激造假行径……

把以上新股发行机制所带来的问题,和本文开篇所揭示的那些问题对比一下,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:在A股市场发行机制中,在新股上市的第一时间,在发行价附近只有买盘没有卖盘的问题,是不是带来“全局性”问题的细节?

实际上,基于股票定价理论,对单一个股而言,在所有价格点,市场交易越充分,股票定价越准确。但在A股市场上,一级市场发行给定一个价格,二级市场上市后又给出另一个价格,而上市之后三年股票价格被迫回归真实价格,这说明什么?市场定价失灵。

目前A股市场的发行机制不是世界各个股市通行的做法吗?其实,貌合神离。第一,在成熟股市中,机构投资者是主体而非散户,其理性程度远高于A股市场;第二,成熟股市的投资者一般认为,新股未经市场考验,投资风险巨大,所以投资新股非常谨慎;第三,发达股市不存在“闭眼买股”的情况,投资者一般认为市场路演、询价、定价、买卖双方博弈的过程已经充分体现股票真实价值,无“捡漏”的可能;第四,新股发行商有义务承担“做市”职能,在市场没有供给时提供供给、没有需求时提供需求,尽管它并不排斥供求失衡之下的涨跌,但有这样的机制,至少可以多少制约一下“恶炒”;第五,市场监管的严厉程度高,新股发行价格异动,会导致监管者询问。

该如何消除顽疾?方法非常多。比如,新股发行采用“大差价,且单一账户、单一价位限额配售”的拍卖方式,让新股发行更好地反映不同投资者的不同价格诉求,上市瞬间就是同股不同价,继续走高有人想卖、有人想买,至少不至于出现“零供给”状况。所以只要看到问题,愿意解决问题,那方法一定会比困难多。

(文章来源:中国经济周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