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人生四大喜事,“金榜题名时”是其中之一。近年来,每逢升学季,因“金榜题名”而生的升学宴、谢师宴逐渐升温,甚至在部分乡村成为“人情标配”。因“面子”铺张设宴,不但污化教育真谛,还极易滋生攀比、腐败等不正之风。乡村教育应坚决拒绝这一弊大于利的“面子工程”,避免无端浪费乡村资源,根据乡村教育需求持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,加快推进乡村教育优质发展。
拒鼓励“功利理念”,校准乡村教育愿景。升学宴源起的本意是“答谢师长,庆贺升学”,尤其在教育资源格外受到重视的乡村,升学往往是“成功”的代名词。然而,在部分家长的“学历攀比”“名校情结”中,升学宴赫然变为家长展示社会地位、积累“人脉”的工具,使其蒙上功利阴影。教育是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读书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;乡村教育亦在乡村振兴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与核心地位,可强势赋能乡村经济、产业、文化振兴,整体承托乡村发展的未来。而“功利升学宴”传达的畸形价值观显然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南辕北辙,不应鼓励。只有校准教育愿景,让大众教育认知回归教育本质,使其理性看待“成功”的定义和升学的意义,才能把准乡村教育“思想总舵”,不至“走弯路、选错道”。
拒默认“人情万金”,整顿乡村教育阵地。除了思想上的功利,升学宴还易造成“舌尖上的浪费”。部分家长的虚荣心作祟,加之商家为攫取商机推波助澜,使其成本陡增。“聚餐”变“吃席”,“小菜”变“珍馐”,“庆祝”变“负担”,“升学宴”变“人情宴”,让设宴者“付不起”,让赴宴者“吃不下”,既加重了家庭负担,也造成无谓的资源浪费。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引导大家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乡村教育发展上来,强化基础建设,充实师资力量,研发优质课程,改善教育环境,让优质教育走进乡村,落地乡村,让每一个乡村学子“有书读,读好书”。同时,在区域广泛号召村民不以“面子”论英雄,不以人情往来论是非,培育良好家风、纯正民风,营造浪费可耻、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。
拒滋养“腐败温床”,肃清乡村教育风气。“送红包”“收礼金”,与金钱挂钩的升学宴极易滋生“腐败温床”,成为敛财的“遮羞布”,让“升学宴”秒变“红包宴”,“谢师宴”变为“坑师宴”。要手中“持戒”,心中“守戒”,坚持公私分明、崇廉拒腐,以尊师重道的清正风气驱散奢靡浪费的歪风邪气。只有严抓反腐,让乡村教育“风更正,气更清”,才能让党建有效赋能乡村教育发展。落实政策倾斜,发展实践和高等教育,建立教师提升平台,让更多教育资源汇集于此,并通过教育资源的集成效应和共享效力,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带动作用,全面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。(浙江省建德市杨村桥镇 朱虹)